米芾《乡石帖》 行书 纵28.2厘米 横30.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各位看官,这次的“群殴”是发生在杖藜学术群的一个小插曲,事情虽小,事体却大,所以我得给大家描述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
当时做的是笔法专题——笔的打开的第一个知识点练习:找出一些打开笔的典型形态,让大家练习,做到稳准狠快速找到毛笔发力入纸杀纸的状态(一到两周)。
以下为第一组练习:
以下为第二组练习:
以下为第三组练习:
以下为第四组练习:
看似简单的一些例子,背后都对应着知识点,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都暗藏玄机。
当时对范字的练习做了如下要求:
1、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做到不假思索、稳准狠快速找到毛笔发力入纸杀纸的状态;
2、为达到效果,需考虑字的大小,及工具材料的选择,比如,合适的毛笔、纸张;
3、尽可能地完整表现临习对象的信息点,多观察点画的外轮廓形态,因为外轮廓形态是检验用笔是否到位的最有效办法,不需要写得一模一样,但背后的“理”要同;
4、注意书写节奏的变化,节奏不对,很难表现出点画形态的精神气质,这需要以用笔的熟练肯定为前提;
5、一、二、三组为必须练习的作业,第四组为选练作业,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基础而定,练习时间为两周或更长,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而定。
但当练习进行到第三组这个“金”字时,从大家交的作业中,肖文飞老师发现了问题,“群殴”就此开始了!
“群殴”到此告一段落,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某一天看到真迹,也不一定能得出标准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起米老于地下而问之,但这是在科幻小说里才有的情节。
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琐碎,但背后却包含着中国书法中的“大理”!
其实得不得出标准答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争论,让大家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
笔势决定笔画!
也即,任何的点画形态都是由笔势决定的,我们的临帖,就像公安破案:那些经典作品,早的有一两千年,晚的也有几百年了,大师们早已仙去,留下的只有作品这一“作案现场”。我又没看到他的现场书写,如何知道他的笔法呢?
有句话叫“想见古人挥运之时”,什么意思?
也即根据对毛笔笔性的理解,通过经典作品留下的蛛丝马迹,由“果”去反推“因”,通过点画形态,去推想古人在这个地方用了什么样的动作,用了什么样的笔法!
对毛笔笔性理解得越深刻,还原的就越准确到位!
经典作品中点画形态这个“果”固然重要,但导致点画形态这个“果”的“因”也即背后的“理”更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由此,穿越几百上千年的风雨时空,我们与古人对话的通道就建立起来了!
这样的“群殴”在杖藜学术群时时发生,同学们的思想在此不断碰撞,从而产生出新的火花。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
那好,我们看看杖藜学术群部分同学的作业,看看他们对经典的“破案”功夫究竟如何?!
最后,我们也设置了一个投票,欢迎各位看官表个态、站个队,加入到我们的“群殴”行列!
金字撇捺入笔的写法,你选哪个呢?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