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6月17日
【编者按】
这是肖文飞老师在杖藜学术群的日课作业以及和同学们交流的即兴发言。为保持原汁原味,除了重复部分及错别字,肖老师的即性发言未作修饰,发言也不一定与所发习作对应。
简牍写意 40cm×77cm 2020年
简牍写意 局部
简牍写意 局部
刚进入简牍专题,估计很多同学会叫苦不迭,感觉以前学的完全用不上了。写过隶书和《出师颂》的上手会快些。这些都是章草和二王的源头,掌握了对我们后面的学习特别是草书大有帮助,尤其是拐弯的绞转漂移!
简牍对指腕之用的练习非常有帮助!
王羲之《初月帖》《远宦帖》的爷爷在这里!王羲之的是摹本,这可是真迹!刚开始有点难,要慢慢进入它的书写手势,但比较自由,估计会很好玩!
难在它的起笔,似有似无,和我们现在的手势不一样。初临了一下简书,不论是用笔还是结字,太丰富生动了。上面这几片,简直就是小孩写的。
从汉简的章草 、二王、出师颂、智永、孙过庭、张旭、怀素小草、米芾、徐渭、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八大、沈曾植、弘一、王蘧常等,都可打通!我们是沿流讨源,把源解决了,流不是问题。
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写进去了应该会比二王、米芾难度小,只不过大多数人对这个系统比较陌生而已。
那个起笔,正经找它吧,没有,不找它吧,它又在那儿,很多起笔就是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顺势就打开了。所以手感还有对笔性的了解非常重要,刻意了还不行。写简牍要注意去楷化问题,一是起笔的去楷化,二是转弯处的去楷化。简牍是最本真的自然书写,是在对笔性充分掌握后的自由挥洒!
当然,我们不能全面恢复古人的书写状态和方式,但其中的手式可以好好体会和借鉴,这对以后写行草书大有帮助,能把我们的手解放出来!写八大、倪元璐,找与简牍的关联。我感觉帖学一路,在简牍上都可找到源头,而二王稍近了些,主要没有真迹。
大家写简牍都有一种亲和力,因为那就是二千多年前普通人的日常书写,只要手势跟上,我们是比较容易靠近的。
一方面,我们强调大家打开笔,另一方面,又要大家忘掉起笔,看起来是悖论,这背后的逻辑又如何理清楚?这可能就是佛家看事物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
简牍写意 38cm×28cm 2020年
简牍写意 35cm×23cm 2020年
简牍写意 37cm×39cm 2020年
简牍写意 局部
简牍写意 35cm×23cm 2020年
简牍写意 35cm×23cm 2020年
简牍写意 37cm×39cm 2020年
简牍写意 50cm×40cm 2020年
简牍写意 35cm×23cm 2020年
简牍写意 50cm×40cm 2020年
简牍写意 35cm×23cm 2020年
给大家两个延展题目:
1、比较简牍章草与刻帖中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帖、王羲之十七帖(关于十七帖我们最开始初步谈到过,哪位同学把它翻出来);
2、比较一下简牍章草与智永真草千字文。
比如王铎这个隶书,他虽然没有看到简,但很有简牍的意味。《石门颂》与简牍的感觉最为接近。《曹全》写放纵一点就是汉简的味道。丁敬的隶书也很有简牍的味道。
徐生翁在《流沙坠简》上下过很大功夫,他是主动追求,所以他很高级!当代很多人学徐生翁,不知他的出处,学不好的!碑的隶书和简牍的隶书参照着写,这样才鲜活。
这段时间写简牍,大家可以放胆写,练就一种手势和胆魄,等以后顺流而下,我们就可以底气十足的说,老子二王的爷爷都见过,还怕你们这些儿子孙子重孙子不成?!
二王的爷爷,王铎没见过,董其昌没见过,赵孟頫、米芾、颜真卿都没见过,但我们见过!让小学生从写简牍入门,可能是个好办法。看来八大很早就在章草上下过功夫,他见到的是刻帖,没见过简牍,但他以天才的敏感把握住了某些东西,与简书不谋而合。这些天才们没看到过简牍,但可以通过笔理推出来。
为什么当代很多人到了一定程度就走不下去了?因为视野太狭隘,找不到新的源泉新的动力。只要一直抱着开放的胸怀,传统是用之不竭的源泉,每个时代都会对它有新的阐释。沙孟海也带章草意味。
有同学私信与我,说自从写了简牍后,晚上经常做梦盗墓淘简,我说墓里不放这东西,放了也基本存不下来,不用去盗了哈!说明这位同学已进入非常好的状态了!
简牍确实是打开了一扇窗户,想以此为起点,对以前临过的经典碑帖重新梳理一遍。
那个时代应该就有严格的以刀为主要表现的铭石书和以笔为主要表现的手写书的差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但有时候也会露出马脚,比如《石门颂》“命”字的最后一竖,还有它的后面部分。
只有参照简牍,大家才能把秦汉碑刻写活。
简牍写意 40cm×77cm 2020年
简牍写意 局部
简牍写意 35cm×23cm 2020年
简牍写意 35cm×23cm 2020年
皇象《急就章》写意 38cm×28cm 2020年
皇象急就章写意 37cm×28cm 2020年
皇象急就章写意 局部
敦煌章草写意 34cm×45cm 2020年
敦煌章草写意 局部
临《出师颂》 28cm×38cm 2020年
临《出师颂》 局部
临隋人写经 局部
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尤其是新进群的同学,简牍练习,主要是让大家体会书写手势及材料对书法的影响,我们追到源头,因为这里包含了此后书法笔法与结构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梳理出一根宏观的主线,把各种碑帖串起来,打通之间的壁垒。我们平时大都是枕腕而书,指腕关节不灵活,而通过简牍的练习,能把僵硬的指腕关节解放出来,进入到一种更加自由书写的状态。但那是一个回不去的时代,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纸面书写。简牍训练,更多的是养成一种自然灵活的书写手势,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千万别过度迷恋材料,为材料而材料。
所有的这些训练,最终都要落实到纸面书写,一种更加自由灵活的日常书写方式。如果这些成果不能落实到纸面,都是无效的,大家切记!大家尽量操板悬手而书,正是在这种不稳定状态下,更能体现对毛笔的操控能力及笔势随机应变随势生发的能力。
当你真正进入并理解了简牍系统,再回看后世的书法,就会有君临天下一览无余尽在掌控之中的感觉,这正是源与流的关系。敦煌里的章草,以碑的笔法出之,即成王蘧常。沈曾植、王蘧常算师徒俩,都对简牍章草用功甚深。
对于高手,东西并不要多,只要留条缝,给个支点,他就能生发幻化出来,但前期的准备必不可少,对书法渊源流变的深刻把握,才能知道哪里有矿、有什么样的矿、矿的成色如何,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又如何。
当代对书法资料的占有远远超越任何时代,但因为素养的欠缺,挖出来的往往是石头或狗屎。因此,学术群的任务就是带着大家去挖矿,至于能挖出什么矿,这对我是巨大的考验,同时对大家的坚持与敏锐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从邓石如、伊秉绶,一直到黄宾虹、齐白石,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王镛、石开、曾翔、刘彦湖诸师,看看他们是如何挖矿的。看来,书法史就是活脱脱一部矿工挖矿史啊!
行草左思《咏史》一首 35cm×23cm 2020年
行草左思《招隐诗》一首 35cm×23cm 2020年
行草杜甫诗二首3 35cm×23cm 2020年
行草石涛赠八大山人诗 34cm×45cm 2020年
行草王羲之《兰亭集序》 35cm×46cm 2020年
行草王羲之《兰亭集序》 局部
行草俞和《临兰亭序题诗》 38cm×28cm 2020年
行草俞和《临兰亭序题诗》 局部
37cm×28cm 2019年
行草杜甫《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局部
行草杜甫《咏怀》一首 34cm×21cm 2019年
行草杜甫《咏怀》一首 局部
行草杜甫《咏怀》一首 局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